割裂与统一

Posted by Xin Wang on September 22, 2014
 
0 Kudos

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(大概意思),西方哲学是通过肯定的方式发展的,即如果A成立,那么就可以说B,继而C。而中国哲学则是通过否定的方式发展的,即A非B,同时C也不可得兼。 但都须是理性的,是思辨的,否则恐难称之为哲学。哥德尔已经证明,人类的任何逻辑系统不可能同时具备完备性和正确性。逻辑系统和哲学系统的类比可能很唐突,很不恰当。 但是否可以说西方哲学试图建立正确性,而中国哲学试图建立完备性?或者总体上存在这种趋势?

否定方式的哲学需要极高的天才与悟性。“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”后世再也没有超越老聃的哲学家了。

古希腊的哲学则显得“健康”“阳光”一些,苏格拉底比别人聪明,原因是他知道自己一无所知,而其他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。肯定式的哲学是以逻辑和思辨建立在“一无所知”上的。

与其说是哲学主张,不如说是一种信念,我觉得事物应该是统一,在逻辑上内恰而不悖的。因为在理性的前提下,那些人类的逻辑系统不能够揭示的真理,也是人类所不能理性地理解的。 因此人类的逻辑系统应该是统一和内恰的。现代科学正是如此,如果理论系统内部存在相互矛盾,那么整个系统将会崩塌;爱因斯坦在其科学研究中持着类似信念, 晚年把全部的精力用来探索宇宙统一场,认为这是物理学的唯一方向。

同样,我认为事物不应该进行人为割裂。人类的知识不应该人为割裂成文或理;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割裂成不想调和的部分;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不应该割裂,即使其思想本身是矛盾的。 就像孔丘虽然未达到思想上的统一内恰(他有自相矛盾的地方,但是他“聪明”地进行了粉饰),但其依然注重思想与行为的统一。

如果不保持思想上的统一内恰,形成“自由之思想,独立之人格”,会使一个人前后矛盾,毫无原则,不辨是非,盲目服从,思维阻滞,贪图享乐,甚至多重人格。当今之世,此种人多矣! 姑且称之为哲学思维无力综合症吧。

至于思想与行为的割裂,即自欺欺人,或出于利他,或出于利己,或出于善,或出于恶,或出于无奈,或出于奸诈。这或许是人不得自由,是人痛苦的根源吧。 那“自由”是否可以定义为思想与行为的统一?



Leave a comment